thumbnail image

第二屆 永續善農獎

    報名網站
    • HOME
    • 最新消息
    • 現場操作組
    • 現場操作組
    • 行銷推廣組
    • 行銷推廣組
    • 技術創新組
    • 技術創新組
    • 參賽辦法
    • 甄選對象
    • 參賽流程
    • Q&A
    • 聯絡我們
    • 歷屆得獎介紹
    • IPM基本概念介紹
    • 作物別平均耕作面積
    • 報名資料下載
    • …  
      • HOME
      • 最新消息
      • 現場操作組
      • 現場操作組
      • 行銷推廣組
      • 行銷推廣組
      • 技術創新組
      • 技術創新組
      • 參賽辦法
      • 甄選對象
      • 參賽流程
      • Q&A
      • 聯絡我們
      • 歷屆得獎介紹
      • IPM基本概念介紹
      • 作物別平均耕作面積
      • 報名資料下載

    第二屆 永續善農獎

      報名網站
      • HOME
      • 最新消息
      • 現場操作組
      • 現場操作組
      • 行銷推廣組
      • 行銷推廣組
      • 技術創新組
      • 技術創新組
      • 參賽辦法
      • 甄選對象
      • 參賽流程
      • Q&A
      • 聯絡我們
      • 歷屆得獎介紹
      • IPM基本概念介紹
      • 作物別平均耕作面積
      • 報名資料下載
      • …  
        • HOME
        • 最新消息
        • 現場操作組
        • 現場操作組
        • 行銷推廣組
        • 行銷推廣組
        • 技術創新組
        • 技術創新組
        • 參賽辦法
        • 甄選對象
        • 參賽流程
        • Q&A
        • 聯絡我們
        • 歷屆得獎介紹
        • IPM基本概念介紹
        • 作物別平均耕作面積
        • 報名資料下載
      • HOME
      • 最新消息
      • 現場操作組
      • 現場操作組
      • 行銷推廣組
      • 行銷推廣組
      • 技術創新組
      • 技術創新組
      • 參賽辦法
      • 甄選對象
      • 參賽流程
      • Q&A
      • 聯絡我們
      • 歷屆得獎介紹
      • IPM基本概念介紹
      • 作物別平均耕作面積
      • 報名資料下載
      • Powered By
        Strikingly
        • 最新消息

          第二屆永續善農獎頒獎典禮已於2月23日圓滿完成

           

          恭喜3組得獎者及入圍者!永續農業,你我同行

        • 現場操作組

          得獎者

           

          ◌吳世彥 (作物:設施番茄、美濃瓜)/左2

          ◌李佳翰 (作物:文旦、柚)/左3
          ◌林易辰團隊 (作物:芒果)/右2

           

          入圍者

           

          ◌王健生(作物:花胡瓜)/右5
          ◌台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物:百香果種苗)/左4
          ◌何冠全(作物:茶葉)/右3
          ◌呂俊緯(作物:柑橘)/右2
          ◌李榮善(作物:紅龍果)/右4
          ◌莓事團隊(作物:草莓)/左5
          ◌楊宗凡(作物:柑橘)/左6

        • 現場操作組亮點介紹

          *按姓名筆畫排序

        •  

          行銷推廣組

           

          得獎者

           

          ◌吉田田有限公司/左2
          ◌宜蘭縣三星地區農會/左3
          ◌農緯果菜有限公司/右1

        • 行銷推廣組亮點介紹

          *按單位筆畫排序

        •  

          技術創新組

          得獎者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左2
          ◌農業試驗所/左3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右2

        • 技術創新組亮點介紹

          *按單位筆畫排序

        • 參賽辦法

          活動宗旨

          氣候變遷除了衝擊農業產值,也間接造成植物病蟲害危害情形加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強調各國在增加產出與效率的同時,應考慮環境與資源永續,積極推動友善環境耕作。為符合國際降低農藥風險趨勢,兼顧產業發展及農產品安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於106年9月宣示「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

           

          循此,本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提出三大管理策略,包含:強化綜合管理,鼓勵友善農業;汰除高風險農藥,強化分級管理;訂定配套措施,逐步達成減半。其中,藉由推廣「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簡稱IPM)」,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將作物病害、害蟲及雜草等影響控制在不損及經濟利益之水準,並有效運用多元的防治方式,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兼顧生產、生態及生活之平衡。

           

          有鑑於此,為加速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方法之推廣及落實,鼓勵更多國內優秀人才(團隊)投入現場操作、技術創新及行銷推廣等領域,本會選拔具體貢獻之人員加以表揚,彰顯獲獎人員之卓越成就與傑出事蹟,以作為學習標竿與典範,朝向友善環境之永續農業。

          辦理單位

          •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

          報名方式

          • 報名前請先詳讀報名簡章。
          • 報名方式:符合參賽資格者,皆可自行送件報名。
          • 報名件數:每年度參賽者報名件數以1件為限。
          • 請依據參賽組別,於本活動網頁下載報名申請資料,並檢附相關有利證明文件,於民國109年8月31日24:00前上傳至http://bit.ly/2020永續善農獎報名

          評審委員

          • 委員組成:各組評審委員依各組性質不同,分別由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試驗改良場專家、非營利組織及通路代表或民間團體代表等,會同防檢局代表組成各組評審委員會。
          • 本屆各組之參賽者不得擔任該組評審委員。
          • 本屆各組評審委員不得擔任過去1年曾受其輔導參賽者之書審及實地查核評審委員。
          • 評選資料中將以切結書等形式確保評審委員之公平、公正性。
          • 各組參賽者若有同分情形,由評審委員討論後決定名次。

          獎勵辦法

          • 頒獎日期:民國110年底。
          • 頒獎地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大禮堂(暫訂)。
          • 頒發獎項:
            1. 各組入圍者(「現場操作組」10名、「技術創新組」6名、「應用推廣組」6名)皆可獲頒獎狀乙面。
            2. 各組前3名分別頒發獎金新台幣10萬元整,以茲鼓勵。
            3. 各組前3名獲獎者,可參與由承辦機關辦理之國內參訪乙次

            註1:按照財政部89年9月4日台財稅第0890455700號函,如果獲獎人或中獎人是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或在我國境內有固定營業場所的營利事業、或於一課稅年度內在臺灣地區居留、停留合計滿183天之大陸地區人民及在臺灣地區有固定營業場所之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要按照給付金額扣繳10%。
            註2:公教人員若以團體參賽獲選,頒發獎金新台幣10萬元整;若以個人參賽獲選,頒發獎金5萬元並得優先申請2年期計畫經費補助(上限以每年100萬元為限,計畫申請審核須依照相關規定)。

          其他事項

          • 獲頒本獎項之得獎者,後續年度若欲再報名參賽,須提出所操作之病蟲草害整合防治方法之差異性與突破性。
          • 各組前3名獲獎者須於獲獎後2年內擔任農業親善大使,協助承辦機關宣傳及推廣病蟲草害整合防治方法(同意書請見附件2)。
          • 各單位(委員)及相關與本案有關之民營公司或個人接觸本計畫實施過程因公務需要蒐集之個人資料,應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相關規定辦理。為保護參選人個人資料,相關文件請以密件處理。
          • 依本計畫受表揚或獎勵者,得獎者若經查證有違反本規定、不實陳述或違反環保與工安衛生、智慧財產權等相關法規情節重大者,或其他爭議事件致影響社會大眾及本獎項形象者,得撤銷得獎資格,其證書及獎勵金應繳回,並自負法律責任。
          • 本會得保留本計畫入圍表揚名額及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本簡章如有未盡事宜,得修正公布之。
        • 甄選對象

          凡中華民國國民,具投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操作、研發、推廣之優良事實之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團體,

          且符合下列條件者。

          現場操作組

          甄選對象

          • 實際從事農業生產之農民或團體。
          • 合法使用土地、設備(施)及經營農業。
          • 參賽者之參賽作物面積原則應大於該作物全國農戶平均耕作面積。
          • 將於評選期間安排入圍者之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驗,若不符合國家檢驗規定,則取消其參賽資格。
           
           
          報名資料
          • 基本報名表(線上填寫)(※必要)。
          • 2年內擔任農業親善大使同意書(※必要)。
          • 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方法項目表及相關佐證資料(※必要)。
          • 過去1年農藥殘留檢測合格證明,或符合農產品可追溯標章(如產銷履歷等)之認證文件。
          • 試驗改良場所、農會、或學校專業輔導員等單位之推薦函。
          • 其他有利佐證資料。

          技術創新組

          甄選對象

          • 研究人員或團體。
          • 報名應以技術研究創新,改善或解決產業問題等事蹟為主。
          • 近5年產出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研發成果,並落實於產業應用。
           
           
           
           
           
           
          報名資料
          • 基本報名表(線上填寫)(※必要)。
          • 2年內擔任農業親善大使同意書(※必要)。
          • 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成果資料表及相關佐證資料(※必要)。
          • 過去5年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相關研發成果,如研究報告、出版品等(3件以內)。
          • 得獎證明文件、專利證明、技轉資料。
          • 各試驗改良場所、學校相關科系及相關學會推薦函。
          • 其他有利佐證資料。

          行銷推廣組

          甄選對象

          • IPM推廣、輔導、教育、行銷或採購IPM產品之個人或團體。
          • 報名應以推廣、輔導、行銷等促進IPM發展事蹟為主。
          • 公告日起前2年具有辦理病蟲草害綜合防治行銷或推廣活動之實績。
           
           
           
           
           
          報名資料
          • 基本報名表(線上填寫)(※必要)。
          • 2年內擔任農業親善大使同意書(※必要)。
          • 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應用推廣成果資料表及相關佐證資料(※必要)。
          • 過去2年辦理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應用推廣活動之相關證明,如輔導培訓課程授課、田間現場示範、擔任農民和病蟲草害防治顧問,以及出版文宣品等。
          • 得獎證明文件、推廣活動成果報告、農民輔導成果等。
          • 過去2年採購或行銷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操作農產品之證明文件。
          • 各試驗改良場所、地方縣市政府及農會等之推薦函。
          • 其他有利佐證資料。
        • 參賽流程

          1

          報名

          民國109年8月31日24:00前(系統記錄為憑)將報名資料上傳報名網站。

          報名網站填寫說明請參考「報名全攻略」。

          2

          第1階段書審

          於民國109年9月至11月間,由第1階段評審委員進行書審。承辦單位根據五大作物類別(稻米、果樹、蔬菜、雜糧及特用作物、其他)報名比例,提報「現場操作組」及「技術創新組」之各作物別推薦名額。

           

          3

          第2階段簡報/實地查核

          於民國110年1月至110年7月間,由第2階段評審委員團辦理審查(「現場操作組」-實地查核;「技術創新組」、「行銷推廣組」-簡報審查,並視委員需求辦理實地查核)。

          4

          公布得獎者

          公告3組得獎者(「現場操作組」僅先公告入圍者,於頒獎典禮揭曉得獎者),並安排「現場操作組」入圍者之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檢驗,若不符合國家檢驗規定,則取消其參賽資格。

          5

          頒獎

          預計於民國110年年底舉辦頒獎典禮。

        • Q & A

          Q:永續善農獎IPM Award是如何命名?

          A:

          永續善農獎IPM Award於民國108年1月在防檢局FB「防疫小尖兵」辦理命名活動,公開募集獎項名稱,由防檢局辦理專家會議共同選出。本獎項的目的是選拔投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操作具體貢獻之農民、技術專家、團體加以表揚,以提昇農業技術水準及農產品食用安全,朝向友善環境之永續農業,最後以符合此精神的名稱獲選。

          Q:如何確定我的耕作方式符合IPM精神?

          A:

          IPM是「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的簡稱,包括三項基本原則:(1)將害物之族群維持於經濟危害水準之下,而非趕盡殺絕;(2)盡量採用非化學製劑之防治方法;(3)當藥劑之應用已無可避免時,慎選藥劑,將其對有益生物、人類及環境之影響降至最低。凡是可降低提高植株健康、降低環境負面影響、節約經營成本、提昇農產品之經濟價值,同時促進消費者之購買慾,進而增進產品銷售量之任一農業行為,均可視為整合管理之一環。關於更多IPM說明及施行重點,請參考本活動網頁上方(手機版請點選左上方導覽方框)「歷屆得獎者」或「IPM基本概念介紹」。

          Q:IPM跟產銷履歷、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的關連是什麼?

          A:

          產銷履歷制度是架構在安全農業的作業規範下,促使生產者正確使用資材,且因為過程中詳盡記錄,管理過程具有可追溯性,並在公正的第三人認證下,達到資訊公開的目的,因此,推動產銷履歷制度時,需建立良好農業規範(TGAP)。

          TGAP為一套經我國農政單位依據不同產品之特性,經試驗規劃後所完成的標準化作業系統。主要內容包括以下部份:生產流程圖、風險管理表、自我查核(檢查)表、資材使用資訊與防治曆資訊,及生產及出貨記錄簿。

          IPM作為有助於農藥減量的綜合管理辦法,近年農委會加強將IPM納入臺灣良好農業規範。

          Q:永續善農獎IPM Award與有機農業、友善環境耕作、生態農業有什麼不同?

          A:

          永續善農獎IPM Award的目標,與有機農業、友善環境耕作相同,都是為了達成環境永續,但著重的方向略微不同:

          (1)有機農業:生產過程全程不能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基因改造產品製劑、農產品不得檢出禁用物質殘留,並需符合《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的有機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機準規範。

          (2)友善環境耕作:形態較為多樣,按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納入輔導的「友善環境耕作」定義為維護水土資源、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促進農業友善環境及資源永續利用、農業生產過程不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

          (3)生態農業:與友善農業近似,但更強調和周邊生態,甚至整個生態系的連結,強調保育、農業生產、鄉村生活這三者間的平衡,例如花蓮改良場近年積極推廣的「里山倡議」即為此類型。

          另一方面,IPM是一套強調兼顧經濟與生態的綜合管理方法,永續及友善是以此方法達成的成果。IPM強調若藥劑之應用已無可避免時,藉由慎選藥劑,以將其對有益生物、人類及環境之影響降至最低,IPM將化學農藥視為最後一道防線,而不禁止使用,而異於有機農業,但另一方面,IPM,可視為有機農業的關鍵組成元素,藉由這套管理策略,有助於達成「預防勝於治療」,在增加淨利潤的同時,兼顧生態系統。

          Q:如何知道我的作物面積是否超過全國平均?

          A:

          請參考網頁上方(手機版請點選左上方導覽方框)的「作物別平均耕作面積」,若您的作物未列於資料內,請直接送件,我們會請專家協助評估。另外,作物平均面積為作為社會影響性評估指標之一,若您的作物略小於平均面積,但耕作方式符合IPM精神,亦可送件,評審委員將根據綜合面向計分。

          Q:我所研發的技術可應用至多項作物,該如何勾選作物類別?

          A:

          建議勾選技術研發應用的「主要對象」作物,若不只一項,請複選不同作物別。再者,填寫相關說明時,建議以最具亮點的案例為例。

          Q:入圍人數如何計算?

          A:

          以「現場操作組」為例,歷經「第1階段書審→第2階段田間查核(20名)→決定10名入圍者→決定3名獲選者」過程。第1階段書審將會依五大作物別(稻米、果樹、蔬菜、雜糧及特用作物、其他)報名比例,決定各組進入第2階段及入圍名額。

          Q:若我得獎,獎金是否需要扣稅?

          A:

          根據財政部「競技競賽和機會中獎的獎金或給與扣繳」規定,若獲獎人或中獎人是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或在我國境內有固定營業場所的營利事業、或於一課稅年度內在臺灣地區居留、停留合計滿183天之大陸地區人民及在臺灣地區有固定營業場所之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要按照給付金額扣繳10%。

          Q:線上報名網站要填列哪些資料?

          A:

          除了直接上報名網站確認,也可參閱「線上報名填寫項目」,於WORD輸入內文後,再貼入表單。提醒您需完成「提交」,並看到「我們已收到您所提交的報名表,感謝您的報名。」敘述後,方完成報名。

          Q:是否一定要透過報名系統,我可以郵寄紙本嗎?

          A:

          為了兼顧報名公平性以及減少人為作業過程中的可能疏失,本屆報名一律採網路線上報名。表單填寫範例、檔案壓縮及上傳等操作,請參見本活動網頁的「報名全攻略」。若您仍有操作上的困擾,請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胡專員聯繫(電話:02-2586-5717#31;E-mail:twhu.tarm@gmail.com)。

        • 聯絡我們

          Facebook

          永續善農獎IPM Award

          Email

          clhuang.tarm@gmail.com

          Phone

          02-2585-1775

        © 2022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s來確保流暢的瀏覽體驗。若繼續,我們會認爲你接受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